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三个座谈会聚焦三大热点(大连晚报2004-02-09)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www.dlwb.cn/dlwb/news/jsp/shownews.jsp?id=35790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人才战略
      几年来化物所引进了40多位海归人员
      化物所引人才也有难心事
      ■首席记者 张晓昭
      被市委副书记董文杰称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堪称大连表率”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也有难心事。市政协委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党委书记张涛昨日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专题座谈会上一一道来。
      当张涛讲到大连吸引人才的环境与北京、上海的差距时,董文杰请张涛“讲具体点”——比如人才为何不来化物所?已经吸引来的人才为何走了?张涛说,几年来,化物所共从国外引进了40余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对这些优秀人才,化物所均为他们提供2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和100平方米以上的实验室。5年来,化物所共投入用于支持人才的各类基金总额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
      张涛说,化物所引进的一批国际一流人才,在国外年薪最少都在8万~10万美元以上,来到大连后,化物所一般答应付给他们“同等购买力的工资”,是税后的。这问题还不大。关键是引进人才的家属安排问题。
      前几年,所里引进的几位高层次人才因子女入学问题,而离开大连,调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工作。后来市领导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做出安排,只要化物所盖公章,所长签字,他们的子女就安排到好学校。现在的问题是配偶问题(工作)解决起来有难度。中科院规定,夫妻俩不能在同一单位工作。为此大连理工大学帮了不少忙,因为它“体量大”,但解决的都是“专业对路的”。化物所对引进的人才答复是:“配偶工作只能帮助解决,不能包解决。”因此,现在还有部分家属在待业,家里不稳定,担心人才也不安心。
      市领导董文杰、孙广田在不停地做记录。董文杰说,张涛等委员的发言,“对下一步研究吸引人才政策和改善环境很有针对性”。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