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谈笑间院士心系大振兴(大连晚报2004-02-09)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何国钟
人才需要更优惠的政策
■本报记者 辛颖
目前,许多科技企业一年的订单都已经满了,但科技企业家却在抱怨企业内部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同样的条件下,许多科技人才更愿意选择上海、北京等科技氛围相对较好的城市。科技人才的流失现象也很严重,一些出国深造的科技人才,回国后也在向上海等城市集中。相比之下,大连的科技人才缺乏是我市科技企业最头疼的事情,我们只有开出更优惠的政策才能吸引到人才。
我们大连化物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培养的是远期人才。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基础研究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还是选择毕业后比较好找工作的专业。所以说,我们还需要下大力度抓好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桑凤亭
一个科学家交流的平台
■本报记者 宋丽英
“中国•大连科学家沙龙”提供了一个科学家和科技企业家交流的机会,提供了一个科学家为政府的决策当好参谋的机会,提供了一个科学家与科学家互相学习的机会。
过去,我们科学家之间同学科的人还有一些学术上的交流,跨学科的交流几乎没有,这个“沙龙”的开展,是科学家交流的一个平台。同时,科学家可以帮助科技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更有效、更快捷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卢佩章
重振雄风靠科技
■本报记者 梁红岩
科技兴国,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项目虽小,但它本身蕴涵的能量却非常大,这就好比站在高楼上往下丢石头,石头虽小,但撞击的力量却是了不得的。美国为什么在经济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为他们的科技领先。卫星为什么能上天,为什么人上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还是因为航天器所蕴涵的高科技含量。过去一项工作,需要上百个人完成,而现在,科技的介入,就可以由几个人甚至一个人来完成,这就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因此,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世界、中国、大连的命运。
大连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多少年来,“包袱”沉重,振兴东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企业要振兴,不能再用传统的老办法了,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说,重振雄风,关键要靠科技。
作为一个科学家,要具备对科学负责任的科学精神,要善于抓住科学的增长点,看准苗头,抓紧研究。许多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历经曲折,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领导者也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大力支持新生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科学才能进步。

沙国河
必须拥有核心技术
■本报记者 孙卉
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人力因素、人才战略,没有优秀的人才就不能创造出新的、好的技术。
我国企业的发展缺少的是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核心技术。以手机为例,中国的手机生产商很多,但生产手机的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从长远看,我国手机业的这种发展情况很难发展持久。
企业发展的基础就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己核心技术需要人们有创新的思维,需要交流。科学技术只被少数人掌握是不行的,只有走向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发挥作用。科学的普及对引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