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追溯大连科技与“神舟”之缘(大连日报2005-10-18 )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news.daliandaily.com.cn/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本报记者阎红 任晶惠 2005-10-18 www.daliandaily.com.cn
来源:大连日报
   当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人们激动,人们沸腾;当听说多项大连科技成果助力神六大显神威的时候,人们欣喜,人们自豪。连日来,很多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想更多地了解大连科技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牵手的渊源。

  化物所36年前开始肼分解催化技术研究

  肼分解催化剂的研究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十分艰苦的工作,在国际上只有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着制备和应用技术。我国要建立自己的航天事业,必须自己研制肼分解催化剂。在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1969年,大连化物所建立了肼分解催化剂研究实验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30多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由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终于迎来了我国航天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801组成为肼分解催化剂研究实验室的代号,也是我国唯一研究和生产肼分解催化剂的团队。肼分解催化剂的研制要接触毒性极强的肼及肼类化合物,工作人员长期从事此项工作,身体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初期,由于实验环境非常简陋,更是如此。同时,由于可参考的资料和信息非常少,研究难度极大,科研人员只能摸索着设计制造。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801组经过近十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研制成功了我国自己的第一代肼分解催化剂,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又相继研制成功了第二代高性能的肼分解催化剂,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发射的5颗“东方红二号”通讯卫星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姿态控制上。还有澳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以及长征运载火箭……几乎每一次我国航天工程中令人瞩目的飞跃,都有化物所研制的肼分解催化剂为其“掌舵”,成功率做到了100%。

  当国家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研制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肼分解催化剂的任务就无可争议地落在了大连化物所身上。1995年,32岁的张涛博士担任801组组长后,不断进行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的科技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