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储能电池让电能“收放自如”(大连日报 2006-04-05 )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news.daliandaily.com.cn/gb/news/2006-04/05/content_1221308.htm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邹淑英 记者阎红 2006-04-05 www.daliandaily.com.cn
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讯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受自然因素影响,都存在电力供应忽高忽低、电压不稳定等问题。现在这一技术瓶颈已被攻破——记者昨日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这个所张华民研究员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已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之后第四个掌握这项关键电能储存技术的国家。

  据介绍,张华民课题组创制了10千瓦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实验样机,其能量转换效率超过80%,启动速度快,运行过程中充放电切换只需要0.02秒,能深度放电而不损坏电池,可常温运行而且环保,储能罐的电解液无自放电现象,并且建设投入低。科技部组织专家验收合格,省科技厅组织了成果鉴定,认为这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由一个电池和一个阴极储能罐、一个阳极储能罐构成,其电解质是钒离子的水溶液,安全可靠,它通过化学势能的高低转换来实现蓄电和放电。“形象地说,就是把多余的电存到罐子里,到用时再输送出去,可以保证稳定和连续供电。”张华民说。此外,这种储能电池还可用于重要部门和大型用电企业的备用电源,或者用于电网的“消峰填谷”以实现高效节能,这对于一些夏季时常拉闸限电的城市来说无疑很有帮助。

  “下一步我们要从实验样机转向工程样机,进行示范运行,并争取与企业合作,将储能电池商业化。”张华民说。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