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我国“以煤代油”技术获突破 新工艺首次运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人民日报A12007-10/09)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6355424.html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我国煤化工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拉开序幕。近日从中国科学院传来消息,该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一项新工艺,在世界上首次正式运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国庆前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神华集团签署合同,一条年加工甲醇180万吨、年产烯烃60万吨的大型生产线在内蒙古包头市动工建设。此前1个月,运用同样技术的“陕西榆林20万吨/年煤基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开始迈上工业化的道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连化物所就看到“以煤代油”的重要意义,成立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大连化物所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整套专利和技术。2004年,在陕西省的支持下,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公司、大连化物所与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开始建设年加工1.67万吨甲醇的工业化试验装置。2006年2月,项目安全打通全部试验流程,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国家发改委委托专家对项目考核后认为:该工业化试验装置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供需缺口将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以煤为原料经甲醇制备乙烯、丙烯,每形成100万吨生产能力可以减少数百万吨石脑油消耗。(郑千里、杨健)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