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位置: 首页 >> 传媒视角 >> 正文

让科研和生产的手牵得更紧系列报道之一 打破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间的信息壁垒

媒体报道:    报道日期:2019-04-02    栏目类别:传媒视角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http://www.cnepaper.com/lnrb/html/2018-05/23/content_8_1.htm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内容:


中科催化的研发人员在进行催化剂性能分析。□本报记者/李越 摄


延长中科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整操作设备。□本报记者/孙大卫 摄

  编者按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辽宁老工业基地正在依靠科学技术这个重要生产力,蓄势待发,再创辉煌。

  辽宁拥有中科院沈阳分院、41所省属高等院校等力量雄厚的科研智库,也拥有瓦轴、鞍钢等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他们已经在科研与生产的有效结合上取得经验:通过创新合作形式找寻新方向,创新体制机制,结合市场需求找准合作切入点……

  按照市场规律谈合作,针对市场需要求发展,科研院所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找到了新的科研课题,企业因得到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实现转型升级,跻身一流市场。

  目前,辽宁正通过有效占据市场和技术制高点,依靠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发挥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有效力量,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市场需求,走出一条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自主创新道路,打破信息壁垒,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业间的阻隔,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今日起,本报推出“让科研和生产的手牵得更紧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引子

  5月14日,位于大连长兴岛化工区的中科催化新技术(大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催化”)一片繁忙,销售总监李科达告诉记者,“目前1万吨/年综合分子筛项目大楼已经封顶,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公司在今年下半年部分投产,明年全部投产,届时将成为万吨级催化平台。”中科催化成立于201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江苏飞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翔集团”)共同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其中大化所技术出资,飞翔集团现金出资,双方各占股50%。

  记者了解到,飞翔集团始创于1970年,是中国精细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旗下拥有十多家核心子公司。此次大化所与飞翔集团合作,将项目落户大连,主要依托大化所雄厚的产品研发能力及在技术创新、工艺改造、清洁生产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共建公司的形式是一种创新,也让院所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

  成立中科催化并非偶然,大化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晨告诉记者,大化所成立60多年来,一直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通过不断的积累调整,已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我们的重点领域有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张晨告诉记者,大化所的研究领域包括催化、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时下热门领域,围绕这些领域,所里与各地企业合作,成立了31家产业化公司。

  企业不知道专家能解决什么技术难题提供什么科技服务

  中科院沈阳分院的上千项科研成果上网了 

  企业可以随时和研发专家“见面”

  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可以实实在在地将科技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记者发现,让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和效益需要若干环节,在整个链条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双方先要找对人。因此,推动院企合作,首先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在院企合作过程中,许多专家感到,很多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往往不知道找谁,因为他们对于专家能为地方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所提供的科技支撑服务内容并不十分清楚。

  中科院沈阳分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待一次组团来访,受众一般20人至50人;到各地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受众一次最多500人。

  “如果专家的信息、科研成果和企业的需求能像产品一样,都摆在网上,能彼此选择就好了。”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针对这一问题,中科院沈阳分院主动出击,“我们愿意让企业更多地了解我们。”院长助理李明说。

  2016年6月,一个精心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的“科技淘宝网”出现了,访问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或者微信关注“中科院沈阳分院”,就能随时随地和专家“见面”了。不到两年时间,网站访问量超过60万次。

  “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点击量,内容是关键。”中科院沈阳分院科技合作处的工作人员表示。

  为了让手机终端发挥更大作用,沈阳分院从征集的大量科技成果中整理出1000项适于转化的科技成果,按照互联网的语境,简明扼要地表述每项科技成果信息,方便用户快速阅读和理解。为便于不同行业的用户快速查询,借鉴成熟的生活服务类网站思路,沈阳分院将科技成果按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料、资源环境、生物医药和农业七大类进行分类整理,并进一步将七大类内容再细分为20个子分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所以科技成果也有时效性,尽早应用才能取得最大价值。中科院沈阳分院意识到,网上仅有成果介绍还不够,还要把专家的内容也放上。他们征集了100个具有丰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的专家团队信息,并配图说明项目的实施过程、负责人姓名、课题组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方便企业对接。

  潍柴股份、莒州集团、泰山钢铁、金升有色等企业通过沈阳分院科技成果信息网了解到材料加工与模拟技术、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等团队的研究内容,了解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李殿中、陈荣石等专家的研究方向,借助山东企业“沈阳分院科技行”活动,在发动机轻量化、耐磨耐热材料等方面表明了合作意向。

  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建设目标

  到2020年

  □ 形成3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 培育1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

  □ 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供给机制初步形成

  □ 增强我省优势领域竞争力

  □ 为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大省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

  形成10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创建方式

  原则上,一个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个创新中心

  公司型创新中心

  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用户单位等相关创新资源

  共同出资注册公司

  “公司+联盟”型创新中心

  由本领域骨干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独立企业法人

  并与领域内其他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组成协同创新联盟

  联盟型创新中心

  由行业领域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发起

  发挥各自优势 整合相关创新资源

  结合成紧密型产业技术联盟

  本图示内容摘自《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

  辽报制图/董昌秋

  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都为双方合作出现“断档”而苦恼

  大化所以技术做投资与企业合办项目 

  让科研和生产保持密切互动

  记者发现,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常出现“断档”,有时科研院所瞄准的业界领先项目,并非都适合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需求,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很难。有时即使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达成了合作,双方的分工也极其分明,科研院所将技术转让给企业后,双方的合作随之完成。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科研技术把握不好,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可能得不到保证。所以,打开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之间的信息通道,让科研和生产保持密切互动非常重要。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个问题,大化所迈出了坚实一步,他们以技术入股,同企业合作建公司,将以往的壁垒打破了。

  “我们的科研人员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尽可能地将合作项目留在大连,将资金引到大连。”张晨告诉记者,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合作,成立延长中科(大连)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长中科”)就是一个例子。

  “延长石油是国内拥有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4家企业之一,该公司非常重视技术开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延长中科总经理任晓光告诉记者,延长石油与大化所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每年都在多个项目投入力量进行研发。2017年1月,延长石油和大化所出资成立延长中科,注册地定在大连长兴岛,依托“DMTE制无水乙醇”技术,进行技术推广和催化剂的配套生产销售。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发展乙醇产业。”任晓光说,如果用粮食做原料生产乙醇,存在“与民争粮、与粮抢地”的情况,这种方法不可持续。2017年9月,国家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将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全覆盖。这意味着燃料乙醇存在近1000万吨的缺口,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机遇。

  “国家政策一直支持燃料乙醇的发展,开发先进的乙醇生产技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任晓光说,面向市场需求,大化所自主研发了DMTE技术,即用煤、天然气以及炼钢尾气生产合成气,进而再生产乙醇。

  这项技术,大化所早在2010年就在实验室小试,之后进行了中试。2016年,大化所与延长石油的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2017年初注册成立延长中科。

  任晓光告诉记者,“延长石油当初希望项目可以落户西安,但大化所的科研人员希望项目落户大连,因为项目运行初期,需要很多技术支持,企业在大连,更方便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我们将在长兴岛建一个2000吨DMTE专用催化剂生产线,目前建设项目正在审批。”任晓光说,2019年底前生产线计划开工生产,这将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带动区域发展。

  打造新型创新平台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省工信委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全面推进制造强省战略,我省正在开展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引领,整合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能够承担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据介绍,辽宁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在省内某一特定领域内,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未来方向,突出协同创新,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资源,以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通用产品开发及成果转移扩散为中心任务,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的战略创新平台;同时,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梯队建设,为各市地培育创新中心提供范本。

  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新中心是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单位发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有关创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以多种形式组建的新型创新平台。创新中心建设要围绕《工业八大产业发展政策》中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的22个领域有效衔接。原则上,一个重点行业领域建设一个创新中心。以创新中心为依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资源,将围绕同一主题互通有无、形成合力,打破部门、学科、区域界线,集中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018年5月3日,我省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燃气轮机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记者了解到,该中心由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从事燃气轮机的相关单位,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组成会员制联盟,将建立一个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实现“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的创新生态系统。

  省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畅通信息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建立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能让制造企业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整个生产链条中,信息交流尤为重要,上游企业可以研究如何为下游企业生产提供方便,科研院所、高校可以研究如何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这将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实力。

  我省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为客户提供有用的产品才能牢牢占有市场,如何让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充分交流,特别需要一个综合平台,方便企业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记者了解到,创新中心按照定位要求,将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高效协同创新模式。在运行机制方面,按照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模式运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在经营机制方面,自主开展技术研发或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将成果及时辐射行业;在协同模式方面,建设覆盖成员单位的科研创新网络平台,实现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技术创新,优势互补、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创新资源合理配置的协同优势,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上一条: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下一条:大连发展需科技与人才支撑 (半岛晨报[要闻]2004年0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