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16日,第十一次大连化物所科学论坛-分析生物化学和中医药代谢组学研讨会(DICP Symposium (XI) on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etabonomics)在我所举行。本次论坛荣誉主席为卢佩章院士,杨胜利院士、张玉奎院士任主席,许国旺研究员任执行主席。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分析生物化学和代谢组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做了特邀报告,介绍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我所相关领域的研究员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杨胜利院士主持了开幕式。包信和所长致开幕词,介绍了我所的相关信息及在分析生物化学和中医药代谢组学等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成就。卢佩章院士通过录像向到会的专家学者致欢迎词,Jan van der Greef教授致闭幕词。在研讨会期间,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Jeremy K. Nicholson教授介绍了统计学和NMR用于代谢生物标记物的发现方法(Statistical Spectroscopic Approaches to Metabolic Biomarker Discovery);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Oliver Fiehn博士介绍了生物元数据库与代谢物质谱数据相结合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SetupX And BinBase: A Combination Of Databases For Biological Metadata And Metabolite Annota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荷兰莱顿大学药物系统生物学中心的Jan van der Greef教授作了“代谢组学和系统生物学:关联西药和中药的桥梁”的报告(Metabolomics & Systems Biology : A Scientific Bridge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比利时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主席、Gent大学的Pat Sandra教授介绍了利用传统HPLC长柱通过提高温度来加速血清中蛋白标记物的发现方法(Elevated Temperature – Long Column Conventional HPLC To Accelerate Protein Biomarker Discovery In Serum);澳大利亚RMIT大学的Philip Marriott教授、日本分析化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大学的Norio Teramae教授及Chunxia Zhao博士、日本京都技术学院的Nobuo Tanaka教授、德国Tuebingen大学的Erwin Schleicher教授、美国哈佛大学的Shaw Guang Huang教授、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大学的Georges A. Guiochon教授、美国Pfizer的Yining Zhao博士、荷兰TNO的Mei Wang博士等作了相关报告。来自天津市药物研究院、清华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国内的专家学者也都就分析生物化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作了发言。许国旺研究员作了代谢组学中基于液相色谱-多级质谱联用的数据分析及生物标记物识别方法的报告(Data Analysis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elopment In LC/MSn For Metabonomics),张丽华研究员代替张玉奎院士介绍了蛋白组学研究中的新分离检测技术(Novel Separation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Proteome Study);美国仪器公司Leco、美国Waters的代表也在会上作了相关报告。
本次论坛探讨了当今分析生物化学和中医药代谢组学的前沿热点问题。与该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进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促进了我所分析生物化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我所与国外一流研究所和大学的学术联系,拓展了合作领域。(田晶)
